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暑期社会实践 > 正文

城乡携手共奋进,回应时代新命题:2022年“部校共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首页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顺利进行

【发布日期:2022-10-08】  作者:     点击数: 

2022年9月29日上午,2022年“部校共建”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首页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在行政西楼二楼会议厅举行。校团委李睿贤副书记,学院院长田秋生、党委书记李雁、副院长张爱凤、副院长夏清泉、党委副书记方建平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各支队伍师生代表,各年级学生代表出席了交流会。会议由方建平副书记主持。

▲总结交流会现场

会议伊始,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汇报视频。视频中,学院师生走进乡村探访民情,走近城市找寻生活魅力,深入山区感受协作功绩,走访革命遗迹传承红色基因,一起以大学生的视角,见证新时代的伟大成果。

▲田秋生院长总结发言

田秋生院长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作总结发言。田秋生院长首先回顾了学院以往五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情况,着重提到学院每年根据党中央中心工作侧重点的转变调整实践主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进行有力补充。

田秋生院长还特别提到,今年组建的广州实践团是一大亮点。学院根据过往五年的实践经验,期待在今年深挖“老城区新故事”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希望未来更紧密地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形式和制度上的创新。

随后,各支实践队伍的指导老师和优秀学生代表一一发言,分享心得,介绍成果。

▲陈浩老师发言

“乡村振兴”梅州实践团教师代表陈浩老师提到,在梅州的所见所闻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必要性。实践团中的直播电商小组与当地电视台进行了交流,双方都有意愿帮助农产品走出现在的困境。陈老师指出,我们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当地的直播电商培训当中,增加学员数量,开展更大规模和更精准地培训和协作。

▲王童辰老师发言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毕节实践团教师代表王童辰老师将这次在毕节的经历娓娓道来。从珠江之滨到云贵高原,实践团通过推广普通话调研乡村振兴,整合优质资源,通过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专业教师上大课,专业同学上小课”的融合授课方式,将线上“推普”成果成功推广至线下,为纳雍县的师生们提供优质“推普”课程。实践团创新“推普”方式,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加上结队指导展演,形成了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实践团见证了“粤黔协作”给两地带来的系列变化:变化之一,产业转移助就业;变化之二,科技驱动助增收;变化之三,数字医疗变民生;变化之四,教育振兴保未来;变化之五,精准帮扶共发展。

1400C

▲蔡杰老师发言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实践团的指导老师代表蔡杰老师提到,实践团从小谷围出发走向荔湾区,捕捉广州在新时代的新命题下的新风貌。实践团用实地调研、新闻报道、纪录片拍摄等方式,在荔湾区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并记录广州这个老城市的新活力。本次实践团的一大特色则是从荔湾区老龄人口多的特点出发,深入老年人群体,关注身边的街区和社区,探访老年人真实的养老生活状态。实践团还分成了三个分队,不仅考虑到指导老师研究领域的不同和同学们专业定位方向的差别,也解决了疫情期间大部队人员聚集的问题。

▲张爱凤教授发言

立项团队教师代表张爱凤教授代表11个立项团队进行了总结发言。她用三组关键词与大家共勉:第一组关键词是情怀与责任——师生们在烈日下奔波,教师付出了教书育人的情怀,学生们走出舒适区,用专业能力为国家发展为做出努力。第二个关键词是学校与社会——在学校中研讨读书查阅文件是必要的,在社会广阔天地中,到处也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结交更多朋友与同行。第三组关键词是现在与未来——未来是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新闻传播人的使命和责任永远延续。

▲张杏发言

“乡村振兴”梅州实践团学生代表播音211班的张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梅州“养蜂爷爷”邀请实践团近距离看蜂巢的经历,喝过清甜蜂蜜水的同学们为蜂农提供建议,协助打开蜂蜜的销售渠道。张杏表示,她属于唯一一支全部由21级学生组成的小组,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在老师与师兄师姐的帮助下,逐渐摸清了新闻制作的门路,清晰了方向。正因为有引领方向的老师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他们保驾护航,他们写的新闻报道才得以刊发于《广州日报》。她期待与更多同学一起充分发挥新闻人的专业素养,赋能乡村振兴,为自己的家乡带来新的能量。

▲陈碧霞发言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毕节实践团学生代表播音201 班陈碧霞,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推普感受,她说:“作为新传学院的学子,不应忘记自己考入学院的初心,要谨记新闻理想,把我们在传播前线的所识所见传递给更多人。”她的深刻体会是:报道不一定能带来改变,但能带来改变的可能,让悲观者有力,让无力者前行。

▲汪圆圆发言

“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实践团学生代表广播电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汪圆圆介绍了四部纪实短片的创作历程。她提到,四部短片关注的点各不相同,既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生命力的聚焦,也有针对荔湾区老年人现有居家养老方式及其对当地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反映。她表示,作为未来媒体从业者的我们,应积极与各方平等沟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

▲吴晓娜发言

《品牌策划与传播》乡村振兴课程思政专项活动实践团学生代表广电192班吴晓娜总结了团队成果——共计发出相关新闻报道达到46篇,拍摄了2部有关乡村振兴的宣传片,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她生动地描述了实践团所见到的乡村全新风貌,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奋斗在振兴一线的榜样力量。

▲优秀指导老师代表领奖

▲优秀学生代表领奖

师生代表发言总结结束后,张爱凤副院长宣读了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的表彰决定,代表学院对本次社会实践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也鼓励大家向受表彰的教师和同学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做“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李雁书记总结致辞

在总结交流会的尾声,学院党委书记李雁总结致辞。李雁书记首先肯定了学院学生的宣传成果,学生们的作品被新华网、学习强国、西瓜视频等媒体广泛转载。她鼓励学生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时代发展脉搏,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增长本领。她表示,五年的暑期实践已为我们打造了品牌,已成为学院实施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创新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李雁书记节选了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陈豪辉所撰写的实践团成果总结报道作为结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前不懂得这个道理,总以为所有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得到,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国情不在网上、不在书上,而在基层。”

她勉励今年参加实践的同学们认真梳理自己的体会并记录下来,践行新闻人的时代使命,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紧紧围绕时代发展主题,在作品制作中突出重点并有所创新,达到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暑期社会实践师生合照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希望学院学生把握新时代历史机遇,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基层,在基层实践中积极展现传媒学子的风采!

文字记者:付清泓\文字编辑:谢 恬\影像记者:陈丽水\影像编辑:陈嘉明 冯一家 郑鋆烨 王沛诗 黎思琳